以下是规划网站信息架构的逻辑思路,涵盖从前期分析到具体构建与优化的全过程:
一、明确目标与需求
- 确定网站目标
- 了解网站的建设目的,例如是用于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提供信息服务(如新闻资讯、知识科普等)、搭建社交平台还是其他功能。不同目标会决定信息架构的侧重点和整体风格。
- 比如电商网站,主要目标是促进商品销售,那么信息架构就要围绕商品展示、购买流程、用户评价等关键功能来设计,方便用户快速找到心仪商品并完成购买。
- 分析用户需求
- 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目标用户的需求,如用户调研(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分析竞争对手网站的用户反馈、参考行业相关论坛和社交媒体上的讨论等。
- 确定用户期望在网站上获取哪些信息、完成哪些操作,以及他们的浏览习惯和使用偏好。例如,对于一个旅游攻略网站,用户可能希望按照目的地、旅游时长、预算等维度筛选攻略,所以信息架构中就需要设置相应的筛选条件来满足这一需求。
二、进行内容梳理
- 收集现有内容(如有)
- 如果网站已有部分内容或者有可参考的内部资料,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形式的素材,以及不同页面上呈现的信息类别。
- 例如,企业原有的宣传册、产品手册、过往发布的新闻稿件等都可以作为内容来源,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其结构和关联性。
- 确定核心内容板块
- 根据网站目标和用户需求,划分出几个核心的内容板块。这些板块是支撑整个网站信息架构的骨架,要能够涵盖用户最关心的主要方面。
- 以教育类网站为例,常见的核心板块可能包括课程介绍、师资团队、学员风采、学习资源等,每个板块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共同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相关信息。
- 细化各板块内容
- 对每个核心板块进一步细分具体内容,明确各个子项所包含的信息元素。比如在“课程介绍”板块下,可以细分为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列表、每门课程的详细大纲、授课方式、适合人群等内容。
- 同时,要考虑各板块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出现内容重复或遗漏的情况,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三、构建信息层次结构
- 确定层级数量与名称
- 根据内容的复杂程度和深度,确定网站信息架构的层级数量。一般来说,常见的层级结构有三层(首页 - 一级栏目页 - 内容详情页)或更多层(如大型综合性网站可能有四级甚至更多层级)。
- 为每个层级命名清晰、准确且符合用户认知的名称。例如,一级栏目可以使用简洁的概括性词汇,像“产品中心”“服务案例”“关于我们”等,让用户一眼就能大致了解该层级下包含的内容范畴。
- 安排层级顺序
- 按照重要性、使用频率等因素合理安排各层级的顺序。通常,最重要、最常用的内容放在较靠前的层级或位置。
- 比如在企业官网上,“产品与服务”相关的层级一般会排在靠前的位置,因为这是多数用户访问企业网站最想了解的核心内容;而“关于我们”中的公司发展历程等相对次要的信息可能会排在后面一些。
- 建立层级间的链接关系
- 明确各层级页面之间如何相互链接跳转,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在不同层级间穿梭浏览信息。可以采用面包屑导航(显示用户当前所在位置及上级页面路径)、菜单栏、侧边栏等多种导航方式来实现链接。
- 例如,当用户在查看某具体产品的详情页时,通过面包屑导航可以快速返回上一级的产品列表页,或者通过侧边栏的相关推荐链接跳转到其他类似产品的页面。
四、考虑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
- 信息呈现方式
- 根据不同类型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和信息获取效率。对于文字较多的内容,可以采用合理的排版,如分段、加小标题、使用列表等;对于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要考虑其展示尺寸、播放控制等功能设计。
- 例如,在新闻资讯网站上,文章页面可以采用清晰的字体、适当的行间距和段落缩进,同时搭配相关的图片插图,让读者更容易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视频播放页面则要提供流畅的播放控件、高清的画面质量以及可选的字幕功能等。
- 搜索功能设计
- 强大的搜索功能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之一。要设计易于使用的搜索框位置(通常在页面顶部显眼位置),支持模糊搜索、关键词联想提示等功能,并且能够对搜索结果进行精准分类和排序。
- 比如电商平台的搜索功能,当用户输入关键词后,不仅能快速展示相关商品的列表,还会根据销量、价格、好评率等维度对结果进行排序,方便用户筛选出最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
- 响应式设计考量
- 随着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网站必须适配不同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即具备响应式设计能力。在信息架构规划阶段,就要考虑各页面元素在不同设备上的显示效果和布局调整。
- 例如,原本在电脑端采用多栏布局展示的内容,在手机端可以自动切换为单列滚动式布局,确保文字、图片等元素都能清晰可读、操作方便。
五、测试与优化
- 内部测试
- 在网站建设团队内部,邀请不同角色的人员(如开发人员、设计师、内容编辑等)对规划好的信息架构进行测试使用。让他们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提出关于信息查找是否便捷、内容逻辑是否清晰、操作流程是否顺畅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 例如,开发人员可以检查信息架构在实际编程实现过程中是否存在技术难题或不合理之处,内容编辑则能反馈某些板块内容的填充难度以及是否符合编辑规范等情况。
- 用户测试
- 选取部分目标用户代表进行实际使用测试,观察他们在浏览网站时的行为表现,记录他们遇到的困惑点、花费的时间以及完成任务的成功率等数据。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在特定环境下模拟用户操作)、现场测试(在真实场景中让用户使用)等方式进行。
- 比如,对于一个新的旅游预订网站,邀请一些经常出行的用户来试用,看他们能否顺利找到合适的旅游线路、完成预订流程等,根据用户反馈进一步优化信息架构。
- 持续优化
- 网站上线后,仍要持续关注用户的使用情况和反馈意见,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如网站流量统计、用户行为分析软件等)收集相关数据,定期对信息架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 例如,如果发现某个页面的跳出率特别高,就需要分析是信息架构不合理导致用户找不到所需内容,还是页面加载速度慢等原因造成的,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改进。